第四百四十八章 二选一(1 / 2)
最快更新超级能源强国最新章节!
里海的石油开发和产出,可以称得上一波三折。
早在20世纪初,也就是一战以前,里海地区每年就能产出以千万吨计的原油,二战后更是达到了顶峰,产量相当于苏联石油总产量的70%。
在中东石油大行其道以前,里海地区是世界石油的宝地。
然而,随着前苏联的大量开采,里海石油一度有枯竭的趋势。尤其是车臣和阿塞拜疆的陆上石油,储量降的很低,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新油田发现,又转移了苏联的注意力,使得里海地区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。
直到80年代末,在前苏联的石油产量骤降的背景下,斯拉夫人进行了最后一次挣扎,花费巨资对里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。
结果,大量资金换来的资料,甚至没来得及仔细研究,苏联就宣告解体了。
里海石油,也就继续沉淀在了地下。
作为世界三大石油圈之一,里海石油的开采要比波斯湾地区来的复杂,但产量是丝毫不少的。尤其是世界原油价格上涨以后,开采成本的区别也就没那么大了。
唯一限制里海石油的只有两点。前期是对储量的估计,后期是运输的费用。
这里面,储量又是前置条件。
如果没有极高的储量,建造输油管道就会变的不经济,而里海周围的三个国家:哈萨克斯坦、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都是陆上国家,要把石油卖往全世界,输油管道必不可少的。
苏联时代留下的铁路和输油管道系统,都是面向莫斯科和东欧的,在俄罗斯经济和工业崩溃的背景下,对里海国家已失去了意义。更不能满足外国石油公司的需求。
因此,90年代初的里海虽然因为曾经的辉煌,引来了许多石油公司的目光,但真正愿意投入勘探的公司并不多。
相比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勘探费用的大型石油企业,苏城就省下了遍地撒网的成本。从他的角度来看,如果放弃安大线,直接开建中哈管道,以中国的建造速度,最多两三年的功夫就能完成。届时油田正好进入高产期,再适合不过了。
而这里的石油储量之充沛,也会让那些舍不得数亿美元勘探资金的企业,后悔不迭。
自波斯湾和墨西哥湾以后,里海石油圈。大约是北极以外的最后的石油热土了。
祁蒙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,听苏城说里海的石油50年都不会枯竭,不禁问道:“大华实业做了勘探吗?”
这是很难解释的问题。苏城不清不楚的道:“只能说是有类似的情报。”
“外国公司的情报?”
“隐约有一些了解。”
祁蒙呵呵一笑,以为苏城不好说,换了个问法道:“里海那里,现在有大的石油公司吗?”
苏城想想,道:“印象里有英国的bp吧。”
祁蒙更奇怪了。重复道:“印象里?”
“呃……我记得不大清楚了。”苏城说的还是大实话,只不过,他的情报来自于记忆罢了。
再过一年,阿塞拜疆将会和英国bp公司。签订被当时新闻界称作“世纪合约”的阿-齐-久油田合约。包括阿塞久,齐拉格和久涅什利三个油田共计35亿桶的探明储量,令无数公司流了口水,直接引来了美国政府的关注。也就此开启了里海石油圈的开发浪潮。
探明储量35亿桶,等于是3个半的瑟坦油田。而且,这样的初步勘探,未来仔细勘定,储量肯定还要增加。
可以说,除了少数几个早就落入“帝国主义”手中的超级油田以外,阿齐久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主油田了。
至少在1993年,它还是无主的油田。
不过,1993年的阿塞拜疆的前景并不明朗。主要是政治局势的散乱,使得任何合约都缺乏履行的能力。
这样的独联体国家很多,许多要到90年代末,才能有一些转机。
就算是bp,此时也说不准阿塞拜疆的政治局势,只是在旁边蹲守,等着最后的结果?
苏城暗想:阿塞拜疆是在今年10月,举行第一届的总统选举,大概只有胜利者,才有与外国石油公司洽谈合同的资本吧。
不过,现在接触,提前投资,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苏城摸着下巴,还真的思考了起来。
大华船业初长成,上半年已经产生了2000多万元的盈利,下半年的盈利只会更多。以目前的状况推断,最多三年时间,大华船业的主要投资就能收回。大华实业的现金流,也将达到新的高峰。
此时投资新油田,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只是,阿齐久油田有些太大了,投资的期限也太长了一些。
记得,媒体宣传的数字总是要有几十亿美元的,否则怎么配得上“世纪合约”的称号。
再算上石油管道的,要完整开发阿齐久油田,没有六七十亿元是不够的。
在1993年的中国,大华若是能拿到六七十亿美元,全部用来投资地产的话,收益也不会少的。